↑今天用小樺阿姨自製的幾個小道具來”春遊花園”吧!

↓用花朵刷印出大大小小的花

↓除了”印”,也可以”刷”

↓用毛線刷點或刷出綠葉


↓再來點出小小果實

↓三種明亮的顏色可任意搭配。


↓還有棒棒刷可滾出點綴藍色線條~

↓yuka畫得很保守

↓典又用了她萬能的雙手囉!!

↓恣意揮灑中~

↓又來到後半場的”淹水”時間~~

↓趕快送上抹布

↓大家一起幫忙邊玩邊擦

↓記得把水擰在鋼盆裡喲!!

》今天的小道具
1.花朵刷→毛根和大口徑吸管的組合。

↓拉開就成了花朵刷

↓棒棒刷→濾網袋+塑膠帶+大口徑吸管+膠帶組合而成。

↓毛線刷→用手邊的毛線繞手掌成一團並將一端綁緊即成。

↓點點棒→用數根綿花棒集中再用膠帶黏緊即成。


》更多精采照片請見相簿《媽媽play》寶寶塗ㄚ_春天花園

》延伸閱讀:(摘自幼兒美術與治療/侯禎塘)

命名塗鴉(named scribbles):3 歲左右大約 3 歲到 3 歲半的幼兒,開始由運動性的思考(thinking kinesthetically)轉移到心象性的思考(thinking imaginatively)。

幼兒對塗鴉的線或形加以命名,意味著畫中的線痕與外在的環境事物產生有意義的關聯。當幼兒塗鴉的大圓圈亂線轉變到較單純的圓線及細小圓圈的細膩動作控制,並開始畫出封閉性的圓型線條時,在視覺心理學上,幼兒發現了「圓」(圓圈)與「地」(背景)的關係,圖從地裏
突顯出來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義。

幼兒約 3 歲時能夠畫出圓形,約 4 歲時能夠畫方形(Cratty,1970),也開始能夠分辨顏色,並能正確說出多種不同顏色和幾何圖形(Castrup & Scott,1992)。幼兒在此時期開始懂得把視覺經驗的對象變成心象,並嘗試把心象再現於圖畫中,使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塗鴉動作連結一起,並為自己畫出來的點、線、圈等加上意義,或象徵某種事物而加以命名,亦即從單純的肌肉運
動轉變到圖畫心像思考。

在命名塗鴉的進展方面,畫出的小東西漸漸增加,並隨興地重新命名已命過的圖像,對塗鴉作畫所談的故事缺乏邏輯性,同一張畫可能變換好幾個故事情節。

 

媽媽play》親子聚會本月最新主題
親子烘焙‧繪本讀書會‧寶寶play‧媽媽編織‧生日派對‧抓周活動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87號2樓‧(02)2793-012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