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是上天公平賦予每個幼兒預備成長的禮物,我們不阻止,巳是最好的方法。—藝人囈語

寶寶塗ㄚ聚會是2歲左右寶寶的聚會,屬於寶寶play聚會與親子繪本讀書會的中繼聚會,在大塊的白色帆布上小人兒們熱情揮灑、塗抹顏料、嘗試黏稠/稀溼…在小人兒們的熱情參與下,小樺阿姨就努力讓你們塗得開心、畫得爽快吧!!

第一次的試上就從孩子們百玩不厭的”煮飯遊戲”入手吧!!

↓每個小人兒都拿個小鍋來裝一點”麵”(毛線),加點”調味料”(手指膏)後用冰棒棍炒一炒。

↓再多加一點”咖哩醬汁”

↓灑上胡椒。(親愛的o妤,妳這盤炒麵恐怕是太辣了吧~~)

↓炒好就裝進小杯裡準備”上菜”囉!

↓兩手一起幫忙裝杯~

↓裝好了一杯,剩下的加點調味料再炒一下吧!!

↓第二杯也炒好了,不過~這麵怎麼這麼長啊?!!

今天利用小人兒們的雙手捲出他們各自需要的毛線數量,再提供裝在尖嘴瓶各種顏色的自製手指膏(製法請見自製手指膏),讓他們好好用力擠出需要的”調味料”,還有各種顏色的小紙片當炒料,特別來賓則是真的胡椒,一時之間大家都噴嚏連連哩!

》延伸閱讀:
羅文費(Viktor Lowenfeld)的美術發展階段論
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
幼兒由塗鴉的過程中,獲致由肌肉運動所產生的滿足與快感,漸漸地便把原來的反抗攻擊等動機,昇華為創作遊戲的自由表現,並在自由遊戲中,將所有對外在世界的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及運動感覺等)統合為綜合的形象與經驗,藉由點、線、面、色彩及空間的美術表現具體地呈現出來。
塗鴉期的發展,由未能控制的動作到達能夠控制的地步,從無意義的反射動作到達主動地動作,是幼兒的一項重要發展歷程。此一塗鴉期依繪畫表現特徵的不同又細分為三個階段,依序為「隨意塗鴉」、「控制塗鴉」和「命名塗鴉」,

1.隨意塗鴉(random scribbling) :2歲左右孩子的塗鴉活動是幼兒肢體動作的記錄,源自於嬰兒拿著東西揮舞的動作,是比較簡單、機械化、反覆地在練習某種動作的樣式。依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出生至兩歲左右的幼兒主要依賴感覺和動作認知外界事物,此時期的塗鴉並不表現任何心像或意念。

2.控制塗鴉(controlled scribbling):2 歲半左右
一般幼兒大約在開始隨意塗鴉之後的6 個月,會進入控制塗鴉的發展階段。幼兒開始意識到畫在紙上線痕與手臂的肢體動作是有關聯的,亦即線條是肢體活動所產生

3.命名塗鴉(named scribbles):3 歲左右
大約3 歲到3 歲半的幼兒,開始由運動性的思考(thinking kinesthetically)
轉移到心象性的思考(thinking imaginatively)。幼兒對塗鴉的線或形加以命名,意味著畫中的線痕與外在的環境事物產生有意義的關聯。幼兒在此時期開始懂得把視覺經驗的對象變成心象,並嘗試把心象再現於圖畫中,使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塗鴉動作連結一起,並為自己畫出來的點、線、圈等加上意義,或象徵某種事物而加以命名,亦即從單純的肌肉運動轉變到圖畫心像思考。

 

One thought on “《媽媽play》寶寶塗ㄚ_091006_炒麵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