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聚會中,會發現一些媽媽每件事情都先詢問孩子的意見,除去一般「要喝水嗎?」、「想吃麵還是吃飯?」、「貼紙要紅色的還是綠色的?」‧‧‧,另外還有「來吃飯了,好不好」、「跟老師說再見,好不好?」、「等一下想去上課嗎?」‧‧‧結果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孩子選擇了媽媽預定的答案就相安無事,但若是孩子選擇了媽媽不想接受的答案,就會出現媽媽想盡辦法威脅利誘,想把孩子引導正途

好比說孩子決定不想去上課,此時媽媽可能開始提出上回上課有多好玩、還有好朋友誰誰誰也會一起去、或是如果乖乖去上課就買糖或玩具,最後如果孩子還是不為所動,就改用強硬手段硬是拖去上課,搞得媽媽一肚子氣、孩子滿臉淚(明明是妳自己問人家的嘛!),更有甚者,乾脆就真的不去上課了。其實既然課是一定要上,那就只要盡到告知義務,告訴孩子「我們等一下去上課囉!」即可,此時就算孩子有反對意見,也不至於落入必須和不理性的幼兒坐上談判桌。 

我也曾經陷入這樣的窘境,當新手媽媽時的我也因為習慣性在對話中加入”好不好?”,結果就有了以下的對話:

媽:「晴晴,來收玩具好不好?」
晴:「不好」
媽:「‧‧‧」

或是
媽:「晴晴,來吃麵好不好?」
晴:「不好,我想吃水餃。」(~當場真想給自己一拳~~)

有一次我在晚上十一點多又順口說
「十一點了,睡覺了好不好?」
晴:「不好,我還在OOO。」
媽:「這不是一個問句,我的意思是去睡覺了

(我想孩子的OS必然是:「這明明就是一個問句。」)

在幾次這樣的對話之後,我就重新調整,只要是沒得選擇或是該做、該要求的事就千萬記得不要再加「好不好?」。孩子當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僅止於建議,主導權仍在我,於是對話就會變成:

媽:「晴晴,來吃麵囉!
晴:
「但是我想吃水餃。」
媽:
「不過我已經煮好麵了,我們明天可能可以吃水餃。」(記得是可能”)
晴:
「但是我想現在吃」
媽:
「那很抱歉,現在沒有水餃」
晴:
「喔~好吧!」(仍然整碗麵吃光光)

當然孩子們的反應有時沒有這麼簡單兩句話就解決,但是孩子的意見僅止於參考,當然有時可以參考之後做修正,要記得媽媽才是領航員,最後的決定在妳!

One thought on “小樺老師聊聊天。作孩子的領航員,停止習慣性地問孩子”好不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